找戏看戏,上“浙里有戏”。今年以来,临海致力于破解基层文化活动治理不精准、群众文化服务难满足、演艺产业质量差等共性问题,推出“浙里有戏”数字化改革项目,构建管戏扶戏、找戏看戏、拿手好戏三大核心场景,重塑文化活动治理体系、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供需侧改革、贯通文艺演出产业链路,实现群众高品质文化生活的智达惠享。
6月30日,“浙里有戏”应用在“浙里办”APP上架,7月中旬正式运行,足球抽签买球,8月10日完成2.0版本迭代升级。运行以来,已服务1.3万多人次。
聚焦监管盲区,重塑文化治理体系
“以前演出申报不仅要填写二三十份材料,还要找部门逐个审批,等20多天是常有的事。现在不仅材料精简到2份,还有‘白名单’制度,如果通过了公安、消防等部门的前期现场审查,1个工作日就能申报通过。”临海紫阳剧场负责人王毓灵是应用的首批使用者,体验后直呼轻松不少。
申报效率的提升,离不开一个全链闭环的基层文化服务治理生态。临海聚焦文艺团体底数不清、演出审批门槛高、文化活动监管力量不足、政策帮扶不精准等问题,协同文旅、公安、消防等19个部门单位,整合32项业务,打造“演出一件事”服务平台,形成了从团体管理、演出申报、智能监管到政策帮扶的全流程精准化管理体系。
依托视频智慧治理系统,演出中如出现涉政、涉黄、涉恐、涉暴等意识形态安全风险要素,系统将自动识别,同步进行云上取证、实时预警,相关执法部门可在线治理,有效解决了基层文化执法力量不足、现场监管率低等问题。
马仙丽是临海市红花越剧团团长,最近,她正学着如何把演出实况上传到后台。她解释:“一来是接受执法部门的监管,二来也是为了方便享受政策补贴,以前为了证明演出的真实性,既要准备纸质材料,还要跑证明单位盖章,现在系统会根据视频自动生成有效场次,满足条件可以直接兑现。”
打破信息壁垒,构建供需适配平台
近日,临海灵湖景区工作人员林丹平在“浙里有戏”应用发布了一则演出招募公告,一经发出就收到10多条报名信息。最终,她选择了SOL不上去合唱团的乐队表演,并上传相关信息。
几乎在同一时间,95后青年郑义辉收到了这场演出的推送,“我经常会在网上搜罗展演信息,关注了很多表演团队和活动发布的公众号,但还是会遗漏不少信息。现在只要点开一个应用,就能看到全市各类文艺活动,系统还会根据喜好优先推送,如果点了‘关注’,演出时间临近还会自动提醒。”
随着“浙里有戏”应用上线,文化活动有了多元主体的供需适配平台,该应用不仅集发布、检索、搓合、咨询等功能于一体,涵盖演出、展览、互动活动、读书会等多门类,还会通过数据归集,全景式呈现各地文化活动和文艺团体情况,分析研判区域文化活动供需偏差情况,更有利于文旅部门精准投放公共文化服务。
“应用设计初衷就是为了解决群众文化活动需求难满足、文化活动市场供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我们从畅通供需两侧信息渠道出发,根据观演双方的活动地点、时间、偏好等关键要素进行自动匹配,既能帮群众找好戏、找准戏,也能为演艺团体搭舞台、拓平台。”临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佐明说。
贯通产业链路,提升产业发展质效
“以前找戏班,要到邻近的村子挨个问,而且出场价格没有商量的余地,现在想看什么可以自己发要求,还能货比三家。”近日,临海市绿化村文化礼堂负责人金烈强尝了个鲜,在“浙里有戏”应用上成功对接到一家越剧团。
“这个应用相当于一个文化活动的网络购物平台,让供需双方实现精准对接。但是,虎扑在哪里买足球球彩,仅仅为观众和演员牵线搭桥还远远不够。目前,国内各地都存在文艺演出团体生存困难、基层文化产业活力不足等问题,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又在日益增长,要平衡好两者,得从产业链入手。”临海市文广旅体局局长王荣杰说。
在搭建“拿手好戏”场景时,临海将贯通文化产业链路作为核心理念,围绕演艺活动全过程,运用全链业务协同手段,推进剧本创作、服道化、舞台舞美、演出策划宣传、传媒、演出培训等文化产业入驻平台,通过汇总全行业信息、动态适配上下游企业,降低演艺团体运营成本、提高行业整体效益,从而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高品质、受欢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