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乐回望党史
用歌声铭记初心
学 | 党 | 史 · 悟 | 思 | 想 · 办 | 实 | 事 · 开 | 新 | 局
创作背景
1997年,对于全球华人来讲是个极其重要的年份,就在这一年的7月1日,中国南方美丽的港口城市香港,终于结束了长达百余年的受英国殖民历史,正式回归祖国的怀抱。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作为音乐人的罗大佑,确定将香港当成自己音乐事业的第二个起点。随着“音乐工厂”这个厂牌的揭幕,罗大佑也将音乐视角从台湾正式转向香港,并于此时将自己的旧作亲自改写了国语歌词,并于1991年推向市场,这就是后来那首在九七回归期间,经常可以听到的那英和刘德华合唱版的《东方之珠》。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香江”即香港的别名,它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从此,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1984年12月19日,中英双方签订《中英联合声明》。根据这份声明,英国须在1997年7月1日将香港的主权归还中国,而香港即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
离开祖国怀抱一百多年,在1997临近之际,香港人对于即将来临的回归有着十分复杂的心理,加之“一国两制”的构想尚无先例,香港很多人都抱有既希望又观望的态度。台湾歌手罗大佑在这时创作的歌曲《东方之珠》正反映了这时的社会人心:“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
1986年,罗大佑用郑国江的词创作了1986年版本的《东方之珠》。而1991年,在香港即将回归的背景下,他又重新填词《东方之珠》,歌中回旋着一腔血脉共流的情怀,充溢着黄皮肤的中华民族五千年沧海桑田的尊严。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香港滚石唱片公司出版了两张纪念专辑,其中一张收录了《东方之珠》。7月1日晚,香港回归盛大的交接仪式后,香港举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电视卡拉OK,数百万人同时跟着电视合唱《东方之珠》,很多人脸上有笑,眼里还有泪。
歌曲鉴赏
曾经有一段来自香江的旋律,总在我们耳边萦绕。回归以来,无论是金融风暴、SARS,还是2021奥运,风雨彩虹,我们共同走过。“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罗大佑所作的《东方之珠》,以其优美的旋律和诗意的歌词迅速流传,使得“东方之珠”成为香港的代名词。
《东方之珠》是罗大佑作为一个音乐人的巅峰之作。这首作品在作曲上共分为两个部分,主歌部分运用了非常柔和的中国五声音阶,从而营造出一种隽永、舒展的古典传统意境。而在适合合唱的副歌部分,则又运用了西方古典音乐的作曲技巧,从而以严谨的和声与华丽的结构,让作品呈现出一种大气恢弘的艺术效果。1997年7月1日,在香港回归的盛会上,这种大气恢弘更经数百万香港市民跟着电视的合唱,深深印在每位华夏儿女的心头。
从《中英联合声明》到“移民潮”,从启德机场的弃用到1997年的回归,《东方之珠》这首作品,最为难得的就是它也同时经历了香港人对祖国大陆从疑问到认可的历史过程。改革开放后在经济、文化、科技等一系列领域取得的骄人成就,不仅让香港人终于放下了回归后的心理包袱,更让经受殖民统治百余年的香港人,终于因为有了强大祖国的依托,而有了除经济繁荣之外的大国公民的优越感和自豪感。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下再度演绎《东方之珠》,自然有了物质和精神双生收获的含义。而一首歌曲能够在这种坎坷沧桑的岁月里,伴随着风风波波、起起伏伏的历史一起成长,也就让它比其它单纯以赞美和歌颂为主的作品,拥有了更厚重的文化底蕴。
©鹰潭供电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