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BGM,《让世界充满爱》,华语群星
1973年4月12日晚上七点半,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灯火辉煌。
600名中外来宾齐聚一堂,为从柬埔寨视察回来的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举行欢迎晚宴。
周恩来亲自主持。两人亲切拥抱,行贴颊礼。
在晚宴过程中,总政文工团的军乐队演奏了一系列乐曲。
都是那个时代的主流音乐,《红星照我去战斗》《战马嘶鸣》……个个充满战斗氛围,气势严肃恢弘。
说实话,它们跟晚宴的气氛很不搭。
但,当时的中国只有这样的音乐。
直到乐队演奏起一支充满东南亚柔美风情的曲子,才让周恩来停止了进餐,随着节奏打着拍子,轻轻哼唱起来。
我们今天仍然能在网上找到它——西哈努克亲王亲自创作的歌曲,《怀念中国》:
啊,敬爱的中国啊,
我的心没有变,
它永远把你怀念!
呵,亲爱的朋友,
我们高棉人哪,
有了你的支持,
就把忧愁驱散……
晚宴结束后,周恩来亲自向乐队成员敬酒,发表了一席简短的讲话。
大意是,音乐还是要抒情一点。朝鲜同志就做得很好,他们在歌唱领袖的时候,都唱得非常优美、动听。
末了,他说:
希望大家努力,搞出中国自己的抒情歌曲。
总政的乐队里有一个20出头的小提琴伴奏乐手,被总理这番话震动了。
他叫吴海岗,是3年前通过招考考进乐队的下乡知青。
之前去给部队演出时,他就发现:最受士兵们欢迎的,总是那些唱得相对抒情一点优美一点,风格更为热情奔放的歌唱家。
十几年后,他发起一场演出,给中国的现代流行音乐按下了启动键。
十几年后的1985年底。一盘从香港走私而来的磁带,躺在北京的一张办公桌上。
它的封面上,是一大群共60位青春阳光的男女歌手,以及五个大字:
这里是中国录音录像总社——简称“中录”。一位年轻的女录音师张丹丽去广东探亲,顺便把这盘磁带拿了回来。
大家都没见过这种60人合唱一首歌的形式,直接被震到。但,毕竟是专业机构。他们再顺着一打听,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在发生什么。
1985年,为了援助饥荒中的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世界上最知名的一百多支摇滚乐队和歌手举行了一场20亿人观看的义演Live Aid,为非洲灾民募集到1.27亿美元的善款。
其中,美国音乐巨星迈克尔.杰克逊和莱昂纳尔.里奇联手写成的一首歌——由46名大牌歌手联袂演唱的《We Are The World》,被赋予了压轴大合唱的角色。
这场演出和这首歌,在海峡对岸催生了《明天会更好》。
当年那个总政文工团的小提琴手吴海岗,此刻就坐在办公室里。
1984年邓小平主持百万大裁军,他随之从军队转业到中录,做了一名音乐制作人。
听完《明天会更好》,他立即去找领导:
我们,能不能也做一件这样的事情?
在那个年代,这是一个既有诱惑力,又充满风险的想法。
邓丽君的歌声,正在大街小巷不胫而走。模仿欧美、日本歌曲的翻唱磁带,已经开始悄悄流行。也有了不少演唱流行音乐的年轻歌手,有些还极受欢迎。
然而,他们都不能堂堂正正地生存。
流行歌曲被看作不务正业、靡靡之音、流氓唱的。最权威的《人民音乐》杂志,不能登流行歌曲不说,还出了一本小册子《怎样鉴别黄色歌曲》。不管唱的是什么歌,但凡三个以上的流行歌手都不得同台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