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他四年只写了13首歌,请业余歌手演唱,30年却卖了2000万盘专辑
2022-08-13 08:46来源: 史镜说
原标题:他四年只写了13首歌,请业余歌手演唱,30年却卖了2000万盘专辑
出生于动荡社会,汇民间艺术于一身
曲动人心弦,泪眼湿衣裳。打小就喜欢摄影,爱好艺术。他,参与的那个“应运而生”、“矫枉过正”、“冲破对艺术“禁锢”的民间影会,在特殊时期成立了。
他,不惜一切青春与热血,为祖国文学艺术事业倾覆心血。
他是四月的天,
是春天的润雨,
是夏日的寂寥,
是秋天的落叶,
是寒冬的凝霜。
他是风华绝代的王立平。
夏日,艳阳高照,蝉鸣绕梁。小王出生在有着“森林城”美誉的吉林长春。和大多数现代的孩子不同。王立平出生在国民政府“飞虎队”诞生的年头。出生在日本侵华的年头,出生在这个战乱的年头。民族解放的鲜血流淌打小就留在了王立平心中。
革命的念头早在他幼小的心灵中萌芽生根。人间实属四月天,韶华流逝。时代的特殊在王立平的文学素养上烙下了重重的印记。1954年的他,早已跟随自己的夙愿,扎根在中央音乐学院主修钢琴,接续的十年时间里,王立平又在人间音乐大海中沉浮,找到了自己毕生所爱,踏上了作曲编曲的道路。
毕业后的王立平,不仅在农场劳动过,还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从事自己喜爱的作曲行业。1979年,他被调入北京电影乐团从事电影电视音乐作曲。8年时间里,一次偶然的机会,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次机会,87版《红楼梦》的导演王扶林找到了他。
都说男人40一枝花,正值事业上升期间的王立平,开始潜心研究曹雪芹的《红楼梦》,倾尽心血四年,为电视剧全剧谱曲。与其说是导演找到了他,不如说是《红楼梦》选择了他,打小就扎根在人和自然与社会的艺术田地里的王立平,本是当时的美好时代向往者,将满腔热血谱写在音符中,他,本就是动荡社会的悲情之子。
红楼一梦终不醒,滴泪流淌曲中情
认识王立平的人可能都知道,他并不是一个艺术界的难产儿。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文艺事业进入一个新时代,王立平的创作也进入一个高产期:《潜海姑娘》、《太阳岛上》、《牧羊曲》、《少林少林》等经典作品都是在当时赫赫有名的。但,偏是这个曹老先生的大悲剧《红楼梦》花费了王立平4年的心血完成。
之前一直有人问他:王先生,在您的创作生涯里,什么作品让您久久不能忘怀,他只会说:下一个,本着创作无止境,学习无止境的王立平是何等的谦虚。但是,此次巨作,可谓是王老先生的“王牌”。他说:从未对其他任何作品有过如此的爱恨情仇,从未有过这样倾尽所有。
王立平本是《红楼梦》的铁杆粉丝,在他知道王扶林的妻子推荐他去作曲的时候,他发誓要为《红楼梦》力所能及地创作。所以当时的王立平几乎是毛遂自荐上去的,他爱红楼,他爱这字里行间的悲愁,他爱黛玉的病恹恹,他爱这凄美的结局。
《葬花吟》如今在某音乐平台上,这首歌的评论点击量上万。其中最热评的是这句话“听了《葬花吟》再无曲听,看了《红楼梦》再无剧可看”。可以看到,在如今21世纪,2022年当头之际,这样的老曲,依旧活在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心中。一年多的时间里,王立平只提出了一个要求“不与别人合作”。
他执意要求自己撇开所有当时年代的流行音乐束缚,撇开所有成俗烂套,这给王立平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他开始潜心研究《红楼梦》所有文字上提到的曲子,但是书不是音乐,他没有音符,于是王立平只好自己去体会,把心活在了红楼里,把梦,寄托在红楼里。
工程浩大,他读遍所有诗词,细细品味每个人物独特的性格和心理活动。如何将曲风和人物性格做到完美融合,没有突兀感,更显画面感的自我要求,更是给王立平立下了一道大坎。
字里行间自生情,曲出已是泪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