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琴师读完《醉翁亭记》谱出妙曲,苏轼亲自填词,珠联璧合流传至今
2022-08-25 12:02来源: 平凡的小白讲历史
原标题:琴师读完《醉翁亭记》谱出妙曲,苏轼亲自填词,珠联璧合流传至今
974年前,时任滁州太守的欧阳修写下了平生得意之作《醉翁亭记》。全文除去标点共有402个字,38岁的欧阳文忠公写得洋洋洒洒,也让后世的我们读得是酣畅淋漓。公元1091年,在欧阳修已去世19年后,苏轼以楷书之,并刻成碑文,这就是堪称两宋碑文之最的醉翁亭记碑。
事实上,出于对恩师的敬意,苏轼不但为此文刻过碑,还曾填过词。当年古琴高手沈遵在读完《醉翁亭记》后颇有感触,谱出了一首妙曲,曲名《醉翁操》。此曲一问世就受到了宋人的追捧,而后欧阳修便应沈遵的要求,为这首曲填了首词,名为《醉翁吟》。此后这一曲一词,就在坊间被争相传唱。
30多年后,北宋著名的琴曲家崔闲登门拜访苏轼,恳求苏轼出手再为《醉翁操》曲填词,他认为欧阳修当时的词与曲调有些出入,并不是最佳之作。苏轼感怀已逝恩师,于是边听他弹边写下了一首千古名作。后来众人将这首词与曲子合唱,发现竟能完美融合,于是这珠联璧合的曲与词便一起流传至今。让我们来读一读苏轼这首词:
《醉翁操》
北宋.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词的开篇就够惊艳。词人用“琅然”、“清圆”来形容此曲的清亮高远。琅然是水流响彻之意,这是听觉;而清圆是用比喻将曲子有形化,这是虚写的视觉。是谁在弹着这样的妙曲,词人发问。空山无言,只有醉翁欧阳修知道这是从天而降的琴音。
接下来苏轼从曲子弹出后的效果来细写曲之美。明月夜,此曲一起,清风就将它吹遍四方,露珠听了也娟娟而笑,背着筐篓的路人纷纷驻足,念叨着:“只有有心人才能弹出这这样的美曲”。在这上片中苏轼先正面描写琴曲之清圆,而后又借路人之口来感叹,写得清丽婉转。
词的下片是对恩师的追忆。醉翁一去不回,长啸于山谷中,留给世人是朝吟夜怨的怀念。词人用“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来抒写自己的思念,青山秃了还能再变青,水也有回川之时,但恩师一走便化为飞仙不再回来, 为什么app不能买球了,他只有弹起这《醉翁操》寄托思怀。
苏轼这首词是听着曲子即兴而作,但却不失为一首妙作。全词从曲及人, 预测南美卡塔尔世界杯出线球队,听着琴曲的苏轼为琴曲所陶醉,更为恩师的离去而伤情,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全词婉转动人。黄庭坚对这首词的评价是:“落笔超超铁绝尘”,此言确实不虚。这首《醉翁操》词配上《醉翁吟》曲来听,会更有感觉,大家可以试试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